詹姆斯·懷特·福利
  生日:1973年10月18日
  祭日:2014年8月19日
  國籍:美國
  職業:自由記者■福利的遺像擺在伊拉克伊爾比爾市街頭,很多人前來悼念。■報道2011年利比亞內戰的戰地記者。CFP圖
  2012年4月,戰地記者詹姆斯·福利在利比亞被卡扎菲部隊關押了一個多月;7個月後,躲過一劫後轉戰敘利亞的福利再被武裝組織劫持。今年8月19日,伊拉克極端組織“伊斯蘭國”公開的一段砍殺記者視頻震驚世界,悲劇的主角正是福利。重現事實真相是記者的天職,而重現戰場的真相,記者們用的不僅是筆和鏡頭,有時還得賭上性命。
  人物
  他的目標是“盡可能接近真相”,他用生命完成了這一目標
  以35歲的“高齡”從美國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碩士畢業後,福利開始琢磨如何能把戰區和新聞在自己身上聯繫起來。而他思考的結果就是成為“自給自足”的戰區自由記者。
  福利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——父親是個老兵,五兄弟中有三位是現役軍人,就連福利本人都曾認真考慮入伍。福利的好友丹尼爾·約翰遜在接受《波士頓郵報》採訪時介紹稱,福利選擇前往中東,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兄弟駐守在這裡。
  為了達到“盡可能接近真相”的目標,早在美國派兵入駐阿富汗時,他就以自由記者的身份隨軍前往。自由記者的生活是枯燥且艱難的,“自給自足”意味著身後並無任何組織或機構做後盾,所有設備和資源都需要自己來解決。最困難的時候,福利連上前線時所穿的防彈衣也是借的。
  2009年,福利在給好友、半島電視臺外派記者埃文·霍爾的電子郵件中寫道:“我目前的目標,就是盡可能經歷更多。在阿富汗的牛刀初試,讓我獲得不少向媒體供稿的合同。過程很困難,但我也覺得很有趣,因為這個能讓我有大量機會寫作和攝影。”
  《紐約客》專欄記者喬治·派克評價福利的作品“思路清晰,很容易引人共鳴”。
  霍爾在《大西洋月刊》撰文紀念福利時稱:“福利對新聞和真相的熱情讓人印象特別深刻。他和我們的目標一樣,都是‘盡可能接近真相’,他用生命完成了這一目標。”
  福利看著離自己數米遠的另一名記者身中數槍,還沒來得及查看,自己已經被捕
  結束阿富汗隨軍自由記者後不久,福利把眼光投向利比亞——彼時,反卡扎菲勢力與效忠卡扎菲的軍隊正在激戰。於是,他啟程前往的黎波里。
  2012年4月,福利、南非攝影記者安東·哈默爾以及其他兩名記者在利比亞東部石油重鎮佈雷加進行報道時,局勢突轉直下,他們還未來得及撤退就遭伏擊。福利眼睜睜地看著離自己數米遠的哈默爾突然身中數槍,倒地身亡,還沒來得及俯身查看,就發現自己已被卡扎菲部隊控制。
  接下來的44天,對福利來說是難熬的,他和另外兩名記者成為卡扎菲部隊的俘虜,被關在秘密地點。毫無疑問,這44天對福利來說影響巨大,在被利比亞釋放後,他曾與霍爾分享他的戰地報道經歷:“在戰爭區域,你只能帶著你的眼睛和相機,儘管子彈紛飛、炮彈轟鳴,但觀察戰場已經成為一種條件反射。”
  “若想成為一名寫作者,應該看到整個世界”,所以他再入險境
  從利比亞戰場全身而退之後,“不安分”的福利又把眼光瞄向敘利亞。這次,他不再需要考慮後勤問題了,因為他分別與美國《環球郵報》和法新社簽合同,成為這兩家媒體在敘利亞的特約記者。他也因此獲得不少支持——其中法新社給他提供了一個小型便攜式衛星網絡連接器,解決了在戰區無法聯網的問題。
  但對他而言,敘利亞是一個比阿富汗和利比亞更危險的地方,他甚至能感受到極端勢力正在與日增強,“他們對西方國家很憤怒,認為我們一無是處,前來報道的記者對他們來說就是西方的代表”。
  也因此,他難逃再次被俘虜的命運——2012年11月22日,福利在敘利亞北部遭武裝人員劫持。
  在出發去敘利亞之前,福利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為何再次選擇深入險境,他只是輕描淡寫地回答說:“若你想成為一名寫作者,你應該看到整個世界,科幻沒用,是時候來點實在的事了。”
  為了做到“來點實在的事”,即使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,除了報道,他也不忘在互聯網上發起眾籌,為阿勒頗市內一家醫院購買一輛救護車。最終他籌得1.2萬美元。只是他還沒來得及看到那輛救護車,就已經被極端組織扣為人質。
  延伸
  記者苦,自由記者更苦
  中東歷來就是戰亂之地,局部衝突幾乎從未斷過,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記者前往報道。但這次福利喪生之地敘利亞,情況更為凶險。
  據《大西洋月刊》報道,敘利亞政府自內戰開始以來,特別嚴控媒體報道:加強對國內媒體和記者的監控,禁止國際記者入境;而那些比政府更加強勢的極端組織也開始扣押記者當人質,甚至都不主動提釋放記者的要求。
  另一方面,如今大部分媒體都無法負擔全職記者在戰地的費用,而依賴自由記者可以花更少的錢,也不用出保險、安全等費用。據報道,自由記者一篇稿子一般只有70美元,和寫一篇貝盧斯科尼的花邊新聞的稿費一樣,即使你身在敘利亞這樣危險的地方,也沒有區別。
  因此,國際媒體開始減少外派記者前往敘利亞。轉而與在敘利亞戰區活躍的自由記者們合作。目前在敘利亞,95%的戰地新聞工作者都是自由記者,只有5%隸屬於某一媒體。
  這對自由記者們來說,是機會,更是挑戰。與國際媒體直接合作,可以讓自由記者們獲得相對固定的安全保障和資源。但是,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更加奮不顧身地深入險境挖掘戰區新聞,獲得更寶貴的獨家報道來維持與國際媒體的合作。
  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成為中東地區極端組織的目標——“國際新聞安全協會”稱,對於記者而言,目前伊拉克、敘利亞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等地均是高危國家。自由記者是記者職業中最危險的類別,因為他們一般沒有保護自身的預算。
  數字
  今年已有34名記者殉職
  基於紐約的“記者保護委員會”近日發佈數據稱,記者在工作相關的場景中面對的危險包括報複性謀殺、在戰鬥中喪生或者在執行危險報道任務中死亡等等。今年以來,已有34名記者殉職,而2013年全年則有70名記者殉職。
  另一方面,2014年,有7名記者在敘利亞死亡,5名記者在伊拉克身亡,巴以衝突和烏克蘭危機也分別奪去了4名記者的生命。
  逝者
  來自邁阿密的堅強哲人
  史蒂文·索特洛夫:
  來自邁阿密的堅強哲人
  索特洛夫很年輕,如假包換的八零後。他在推特上自我介紹為“來自邁阿密的堅強哲人”,但他的推特早在去年8月3日後就已停止更新了,因為他早在一年前就在敘利亞北部被劫持。9月2日,“伊斯蘭國”公開了一段視頻,記錄了他被砍頭殺害的殘忍一幕。
  據英國廣播公司(BBC)報道,這位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自由記者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,曾是《紐約時報》、《外交政策》等著名媒體的特約記者,也曾在美國有線新聞網(CNN)等電視上做連線報道,主要報道埃及、利比亞和敘利亞等中東國家。他對中東地區的文化尤其熱愛,甚至自掏腰包前往也門學習阿拉伯語。
  他通常更關註戰爭衝突中人性的一面——敘利亞境內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員缺少食物和庇護場所;被困在阿勒頗內、在生死存亡線上苦苦掙扎普通敘利亞人。
  他的朋友艾默生·羅慈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是“真正熱愛新聞的人”:“儘管史蒂夫一再強調那裡(中東地區)很危險,不安全,但是他依然堅持前往。”
  (本版編譯:六一)  (原標題:戰地自由記者 賭上性命 接近真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hwauuuloum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